亞洲智慧電表與AMI需求居全球首位
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智慧電表和先進讀表系統(AMI)市場滲透率將大幅增長。受惠于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力推智慧電網的需量反應管理措施,將帶動2012年智慧電表及AMI市場規模將急速擴大,成為智慧電表和AMI供應商爭相插旗的市場版圖。

工研院IEK能源研究組產業分析師黃雅琪表示,受惠于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政策助瀾,亞洲已擠下歐美成為最大的智慧電網市場。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能源研究組產業分析師黃雅琪表示,今年在日本、中國大陸與韓國實施的綠色能源補貼和政策之下,皆已計畫分批完成智慧電表和AMI建置,正激勵智慧電表及AMI出貨量迅速攀升。
日本震后修正能源環境基本計畫,以積極推動智慧節能措施,已將智慧電表、AMI、家用能源管理系統(HEMS)及大樓能源管理系統(BEMS)列入推動智慧電網的需量反應(??DemandResponse)管理措施的指標;且為推動需量反應,2012年日本政府補助5,794億日圓,針對家庭用戶計畫于5年內完成AMI建置達80%,至2020年將全面導入;至于企業用戶則力推需給調整契約,計畫于5年內AMI安裝量達100%。
黃雅琪分析,在日本311核災后,為達能源供需安定,日本政府從無強制性轉向積極推動安裝AMI,甚至開放國際廠商競標,顯見有投入的急迫性。
至于中國大陸,今年則已將智慧電網正式納入十二五計畫,中國國家電網則計畫將在2020年前全數轉換為智慧電表,亦即至少有一億個以上傳統電表汰換的商機,估計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韓國亦發布5年期智慧電網計畫,預定于2016年實現智慧電表普及率達50%(約一千萬戶),以確保1,200百萬瓦(MW)需求管理市場規模,提升電網可靠度10%。
黃雅琪觀察,瞄準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智慧電表與AMI需求看漲,不少重電系統與工程大廠已透過購并資通訊技術(ICT)廠商,抑或??與ICT業者展開垂直或水平策略結盟,以拓展通路、取得核心技術及提高產品互通性,如東芝(Toshiba)收購Landis&Gyr、Itron購并SmartSynch等。
此外,不讓外商持續把持智慧電網市場,中國大陸廠商和中國國家電網正戮力藉由與國外廠商策略結盟,以迅速壯大勢力,準備大舉搶攻智慧電表和AMI市場。
黃雅琪指出,挾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大陸廠商正致力與國際大廠展開策略結盟,以厚實技術能量,如中國西電和奇異(GE)成立戰略聯盟、Echelon及華立儀表集團合資成立公司等;另一方面,中國國家電網正藉由收購外商及與外商結盟模式,協助國內制造商掌握更多海外的訂單,如中國國家電網收購西班牙ACS下屬的七家巴西輸電特許權公司100%的股權、購并葡萄牙國家能源網(REN)25%股權成為大股東、及與巴西國家電力調度中心(ONS)簽署合作備忘錄等。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jiansh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