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產業須積極應對基因技術
近年來,生物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呈強勁發展勢頭,在世界糧食生產、儲藏、加工、檢測等環節的應用已取得較大發展,對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生物技術是繼信息技術之后的又一高新技術,是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食品短缺、健康、環境、資源等重大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內容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這五大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和五大支柱,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技術。
目前,許多國家已將生物技術確定為增強國力和提升經濟實力的關鍵性技術之一。作為目前全球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生物技術已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在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水平的8~10倍。
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的發展,也一直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生物技術占據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已經將其應用于糧食生產、倉儲、加工和糧油食品檢測等各個領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世界范圍來講,生物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高產、抗逆、抗病蟲害的作物品種;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的作物品種;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對作物優良品種進行大量的快速無性繁殖,實現工廠化生產;利用生物技術開發生物農藥,生產綠色食品;利用生物技術開發生物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量等。糧食加工方面主要包括發酵工程和酶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改良發酵工業與酶制劑工業中的微生物菌種;改造食品加工原料,提高食品氨基酸的含量;改良蛋白質品質;增加食品的甜味;改造油料作物等。
此外,運用基因工程還可改進食品生產工藝、改良小麥種子貯藏蛋白的烘烤特性、改良啤酒的加工工藝等。在糧油食品檢測方面,現代生物學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技術、生物芯片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技術在糧食生產、儲藏、加工和糧油食品檢測方面,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隨著重要農作物基因組計劃的成功實施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深入開展,將引發新的農業技術革命。
今后,發展我國糧食產業應從以下9個方面加緊努力:一是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研制開發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儲糧殺蟲劑和防霉劑,最終促進我國綠色儲糧技術的發展;二是篩選安全的用于真菌毒素生物防治和生物脫毒的微生物菌株,并最終建立一套經濟、可行、合理的技術體系來預防和處理糧食和飼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問題;三是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糧油加工副產物資源,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尤其是發酵工程和酶工程進行糧油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以提高我國糧油資源轉化利用率;四是利用基因工程、細胞融合等現代生物技術提高發酵工業生產菌種的發酵能力,分離篩選生物合成新資源、新材料的微生物,構建適應特殊環境的新菌種等;五是研究開發新一代的生物技術產品代替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如保鮮劑、防腐劑、天然色素等。
重點開發功能性食品添加劑,除目前正在積極開發的多糖、寡糖、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功能性添加劑外,還有低膽固醇食品、脂肪代用品、低熱值甜味劑等;六是研究開發新的分離提取技術和工藝,解決生物技術產物分離提取水平低的產業化瓶頸;七是研究開發糧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毒素、殘留藥物檢測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為我國食品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八是產、學、研相結合,組織聯合攻關隊伍,解決糧油儲藏和加工業難題;九是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國際化競爭。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jiansheschool.com